4月19日至20日,第十四届三博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研讨会暨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神经科专家、学者及神经外科同道齐聚一堂,共襄盛事。
会议旨在搭建“临床技术精进与学术思想交融”的交流平台,以“显微技术分享,细节经验深耕”为主题,聚焦显微神经外科领域的新技术应用、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石祥恩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会议秉承临床外科技术为先,重视实践,兼顾临床理论,求创新、重特色的理念,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手术技术的优势、偏差与争议呈现给广大神经外科医生,为促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交流,助力克服临床盲点与挑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秘书长肖淑萍主持
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秘书长肖淑萍主持。大会执行主席石祥恩教授发表了欢迎辞,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同道的诚挚欢迎以及对会议成果的殷切期待。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石祥恩教授致辞
石祥恩教授在致辞时表示,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始终秉持“博医、博教、博研”的精神,深耕神经外科事业,立足北京、辐射全国,与广大神经外科同仁携手,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春意盎然之际,再次重聚,让我们共话神经外科发展感悟与实践收获,通过经验共享、技术切磋,赋能临床业务、提升技术水平、深化同业友谊,共绘未来发展蓝图!
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卢平会长致辞
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卢平会长也发表欢迎致辞,他表示,希望大家能秉承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神经外科专业专委会不断探索的精神,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努力提高协会的学术研究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临床技能,为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斌做精彩分享
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资深顾问、客座教授王劲精彩分享
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脊髓脊柱中心主任范涛做精彩分享
会议的学术交流环节精彩纷呈。1天半的学术交流共设置了七个交流环节,28位学者分别做了精彩绝伦的学术报告分享,将近年来复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咽管瘤及鞍区肿瘤、颅底肿瘤、脑胶质瘤、以及脊髓脊柱疾病治疗等方面问题进行重点交流,可谓干货满满。
例如,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斌深入阐述了脑底中央空间;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资深顾问、客座教授王劲介绍了脑功能核磁(fMRI)引导的经颅磁刺激(tCMS)疗法在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脊髓脊柱中心主任范涛讲解了B型颅底凹陷的手术治疗。各位专家的讲解深入浅出,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
石祥恩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表示,本次会议通过“技术研讨、案例共享、经验反哺”的三维交流模式,共同夯实技术根基、突破临床瓶颈、凝聚学科共识。此次盛会不仅延续了四十载的学术传承,更开启了显微神经外科发展的新纪元!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始终秉持 “博医、博教、博研” 的精神,深耕神经外科事业。在医疗方面,医院汇聚了一批国内顶尖的神经外科专家,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石祥恩教授作为国内神经外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在颅底肿瘤、脑血管病等复杂疾病的治疗上有着深厚造诣,其带领的医疗团队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救治了大量疑难病症患者。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始终是神经外科治疗的根基与灵魂。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神经外科起步阶段,三博脑科就创办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学习班,凭借“理念共融、相互扶持、心无旁骛、砥砺奋进”的精神传承,该学习班已成为我国神经外科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据统计,已有1200余名神经外科医生参与过培训,其中包括54期系统化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训练课程。这些学员足迹遍布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并延伸至俄罗斯、东南亚及欧美37个国家,他们中既有扎根基层的临床骨干,也有蜚声国际的学科领军人才,如今都已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据了解,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致力于国内外医学交流、建立合作关系,促进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民间社会团体。协会成立于1990年9月。30多年来,在服务首都医疗卫生行业,促进中外医学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外医学工作者相互了解和友谊,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是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的第一个分支机构,自成立以来,秉承着在神经外科领域不断探索,加强科研和培训的精神,对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过往,启迪未来,此次会议通过各位专家的充分分享和交流,为推动我国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广大神经外科从业者带来了一场知识与经验的盛宴。
编辑:ifhealth 来源:医事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