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传播,常见传染途径包括共用毛巾、接触污染物品或飞沫传播。预防需注重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1.直接接触传播
患者揉眼后分泌物附着在手指上,通过握手、拥抱等直接接触将病原体传给他人。腺病毒、细菌等可在皮肤表面存活数小时。家长帮患儿滴眼药水时未洗手,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建议接触患者前后用肥皂洗手20秒以上,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辅助消毒。
2.间接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污染物品实现二次传播。患者用过的毛巾、枕头、眼影刷等物品携带大量病原体,健康人接触后揉眼即可能感染。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场所的器械若消毒不彻底,可能成为传播媒介。患者应单独使用洗漱用品,污染物品需用60℃以上热水浸泡消毒。
3.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能携带病原体。结膜暴露在含有病原体的空气飞沫中,可能引发感染。在幼儿园、学校等密闭场所,这种传播方式较为常见。患者应佩戴口罩,咳嗽时用肘部遮挡,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4.母婴垂直传播
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能感染淋球菌性或衣原体性结膜炎。这类红眼病发病急、危害大,需产科医生进行预防性眼药水滴注。孕妇产前应做好相关病原体筛查,发现感染及时治疗。
红眼病传染性强但可防可控。出现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集体单位发生病例需做好环境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可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保持手部卫生、不共用私人物品是阻断传播链的关键措施。
编辑:boheyiliao 来源: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