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可通过特定穴位按摩辅助缓解视疲劳,但无法逆转真性近视。关键穴位包括睛明、攒竹、承泣等,配合科学用眼习惯效果更佳。
1.睛明穴
位于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用食指指腹轻柔按压1分钟,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干涩。
2.攒竹穴
眉头内侧边缘凹陷处。拇指按压并打圈按摩20次,减轻眼周肌肉紧张。
3.承泣穴
瞳孔正下方、眼眶下缘中央。中指指腹垂直轻压10秒,重复3次,改善调节功能。
4.四白穴
颧骨高点下方凹陷处。双手食指同时按压5秒后放松,重复5次,缓解视物模糊。
5.太阳穴
外眼角与眉梢连线中点后方。拇指打圈按摩30秒,舒缓头痛及眼胀。
6.风池穴
后颈部枕骨下两侧凹陷。拇指与食指捏揉1分钟,促进头部供血。
7.合谷穴
手背拇指与食指间虎口处。另一手拇指用力按压10秒,左右交替,调节全身气血。
8.光明穴
小腿外侧踝尖上5寸。拇指按压并上下推揉1分钟,辅助明目。
9.太冲穴
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拇指点按20次,疏肝明目。
按摩需每日坚持,力度以酸胀为度。真性近视需结合医学验光配镜或角膜塑形镜,600度以上高度近视者避免过度按压眼球周围穴位。
近视防控需综合干预:穴位按摩仅作为辅助手段,配合20-20-20用眼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20秒)、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定期眼科检查监测度数变化,18岁后若度数稳定可考虑激光手术矫正。
编辑:boheyiliao 来源: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