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形成的良性肿物,主要症状为鼻塞、嗅觉减退和分泌物增多,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或手术。常见原因包括慢性鼻炎、过敏反应和遗传因素。
1. 鼻息肉典型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多为双侧鼻腔阻塞,使用普通鼻喷剂效果有限。患者常伴黏脓性鼻涕倒流至咽喉部,夜间可能出现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嗅觉减退或丧失是特征性表现,与息肉阻塞嗅区有关。部分患者出现头痛、面部胀痛等鼻窦炎症状。
2. 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或轻度病例。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可减轻炎症,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口服激素如泼尼松短期冲击治疗,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每日2次能清除分泌物。
3. 手术治疗针对药物无效或复发患者。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是主流方式,通过微创器械切除息肉并开放鼻窦口。术后需坚持鼻腔换药3-6个月防止粘连,定期复查鼻内镜。严重病例可能需多次手术,术后配合免疫调节治疗降低复发率。
4. 日常护理强调环境控制。保持居室湿度50%-60%,避免接触粉尘、花粉等过敏原。饮食减少奶制品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游泳时佩戴鼻夹防止污水刺激,感冒后及时治疗防止炎症迁延。
鼻息肉属于慢性疾病需长期管理,确诊后应每3-6个月复查鼻内镜。术后患者第一年复发率约15%,规范用药和定期随访可显著改善预后。出现视力改变、剧烈头痛需警惕并发症,应立即就诊。
编辑:boheyiliao 来源: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