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中医养生因简便、廉验而备受大众青睐,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养生行列,“保温杯里泡枸杞”“告别熬夜脱发,从八段锦开始”等“散装”养生法层出不穷。
那么,面对越来越火的养生潮流,如何避免踩“坑”呢?
第
1
坑
—The First—
祛湿是万能解药
中医养生强调“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而体质是“因人制宜”的核心变量。
所以祛湿这件事,并非人人适宜。
湿热质的人需“清热利湿”,而痰湿质的人需“健脾化痰”,单纯祛湿可能损伤脾阳。
第
2
坑
—The Second—
以形补形,吃啥补啥
很多人把“以形补形”理解成了“吃啥补啥”。
事实上,“以形补形”是中医文化中“象思维”的延伸,吃什么补什么是对中医最大的误解。
象思维,也称“取象比类”,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具体事物的物象、意象,摸索出宇宙万物的联系,建立了天人合一的中医整体观。《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遵循自然界的节律生活作息、保持内外环境的协调一致,而不仅仅是根据事物的物象,推测出其功效,进行食养。狭隘的理解“以形补形”容易进入食养误区。
例如,猪肝等动物内脏胆固醇高,过量摄入会加重肝肾代谢负担,与“疏肝解郁”的治法存在本质矛盾。
第
3
坑
—The Third—
中药纯天然,安全无伤害
中药的“天然性”与“安全性”无必然关联。
部分中药含有明确毒性成分,比如马兜铃酸存在于关木通、广防己等植物中,具有强肾毒性及致癌性,已被《中国药典》禁用。
而且即使部分中药只有“小毒”或“无毒”,但长期滥用仍存在隐患,比如何首乌含蒽醌类成分,需肝脏CYP450酶代谢,超量使用可诱发药物性肝损伤。
第
4
坑
—The Fourth—
运动健身,要上强度
在运动方面,中医讲究的是“小劳”和“经常”。
所谓“小劳”指的是适当运动,稍微有点累就可以,而不是运动到精疲力竭的程度或完全不动。“经常”的意思是经常活动气血,比如一天内活动6次,每次10分钟,这往往比白天坐一整天,到了晚上再活动1个小时有更好的效果。
事实上,平时不运动,偶尔过度锻炼的做法会伤害身体。
第
5
坑
—The Fifth—
针灸调理,在家能做
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瑰宝,其被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很多人热衷与针灸疗法以预防保健,指导养生。
但若施针者之操作不规范,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伤害。
在古籍《素问•刺禁论》就有记载:“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中心,一日死”“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等。
所以针灸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请有资质和经验的中医针灸师进行操作,以免发生类似意外。
总之,无论是哪种养生方法,都应结合中医师的建议辨证规划,避免错误应用,把养生变成了伤身。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