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鼻塞可能由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或鼻中隔偏曲等疾病引起,环境干燥、感冒或鼻腔结构异常也是常见诱因。改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鼻腔冲洗及调整生活习惯。
1.过敏性鼻炎是鼻塞的常见原因,花粉、尘螨或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刺激鼻腔黏膜,导致充血肿胀。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可缓解症状,鼻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能减轻炎症。减少接触过敏原,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和空调滤网。
2.鼻窦炎引发鼻塞多伴随黄绿色脓涕,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鼻窦黏膜发炎。抗生素治疗需遵医嘱,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每日2-3次,蒸汽吸入可稀释分泌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黏膜。
3.鼻中隔偏曲属于结构性异常,软骨弯曲压迫鼻腔通道。轻度偏曲可用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短期缓解,中重度需手术矫正。术后48小时内冷敷减轻肿胀,避免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
4.环境因素如干燥空气会使鼻黏膜脱水结痂,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40%-60%。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感冒引起的暂时性鼻塞可热敷鼻根部,薄荷脑软膏涂抹于胸口促进通气。
5.慢性肥厚性鼻炎需区分单纯性与药物性,长期滥用鼻喷减充血剂会加重黏膜增生。微波或射频消融术适用于顽固病例,术后配合海水喷雾护理。维生素A和锌元素摄入有助于黏膜修复。
鼻腔健康直接影响呼吸质量,持续两周以上的鼻塞需耳鼻喉科检查排除肿瘤等严重病变。日常避免挖鼻损伤黏膜,游泳时佩戴鼻夹防止呛水。过敏体质者春季减少户外活动,室内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降低过敏原浓度。
编辑:boheyiliao 来源:呼吸内科